close
日子徐徐地,像微風。日子重重的,像軌道。
日子涓涓地,像流水。日子黏黏的,像蜂蜜。
 
在曼大的日子,真正不自覺的哭了出來也就那幾次。第一次是初來乍到,無法忍受每天徹夜party的瘋狂室友們;最後一次,是昨天在打包行李,一回神發現自己真的要離開了。
 
關於自己究竟有哪些方面的成長,我還在反覆思索。倒是很喜歡一位朋友說的,「有些體悟是事後才知道的」。而有一個現在的體悟是我很想跟大家分享的,於是在離開曼城的前幾天用三個小時慢慢地寫出這一篇。我領悟到的這一課是「在不妨礙他人的前提下,沒有一種生活方式應該被批評。」
 
許多事情促使我思考而形成了這個觀點,這個過程中我發覺自己變得更加成熟。
 
1月附近,臉書充滿了朋友們熱情地談論政治的動態,大抵是提醒大家記得去投票、請大家支持OO黨、為子瑜事件打抱不平等等。我非常欣賞願意分享自己的觀點而且能說出一番道理的人(當然不是一句「OO黨就是爛」這種),但有時也會看到類似柏拉圖說過的名句:「不關心政治的處罰,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我個人其實非常不喜歡這種威脅式的話語。許多人問「如果沒有人關心政治,這國家會變成怎樣」、「如果沒有人關心媒體,這國家會變成怎樣」,但似乎不多人問「如果沒有人認真學習,這國家會變成怎樣」、「如果沒有人認真工作,這國家會變成怎樣」?我以為事實是,這些假設都不會成真。因為這世界上就是有人只關心政治或媒體、有人只認真學習、有人只認真工作,也有既關心政治、媒體又認真學習及工作的人。但不管是哪一種,那不都是一種生活的選項嗎?沒有哪一種比較優越,沒有哪一種最該被效法,一切源自每個人有不同的價值觀。我也並不是想要正當化「不關心政治/媒體」或者「不認真學習/工作」等等,只是我不認為這樣的生活方式就應該被批評。他想要過輕鬆一點的人生,難道不行嗎?只要不妨礙他人,每個人都應該有足夠的自由去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不是嗎(並且應該被尊重,而非被挖苦或輕視)。
 
我的這個觀點當然不會被所有人接受,但我想跟你們分享是交換生活中的哪些事情慢慢地給了我這樣的體悟。
 
在曼徹斯特市中心附近,常有一些中年的homeless長期鋪著棉被跟睡袋在街道上,一邊向路人乞討。冬天時英國冷風冽,每次我經過他們身旁都會湧上混雜著難過、擔憂跟無奈的情緒。某個晚上,我終於參與到了沿街發放食物給homeless的學校專案(這項志工專案非常熱門,所以能參與到的機率不高),我們先在小廚房裡準備簡單的食物,當場製作起司火腿三明治、香蕉三明治並用保鮮膜包好,另有禦寒手套、餅乾、巧克力、熱咖啡等等。接著就背著食物出門,沿街尋找homeless朋友們的身影,蹲下來跟他們談話,問他們是否需要我們帶來的任何東西。那個晚上,即使淋了點雨,我仍覺得自己的內心好熱燙,腦袋裡想的只有希望他們能因為這樣少挨餓一餐、能夠在寒冷的冬夜感受到一些暖意。事後理性思考,發現當時的我其實並不是以「同情」的心情看待homeless,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如果我有能力讓這些人的生活過得好一點點,那麼我也會感到幸福」的心情,因為「homeless」就是他們所選擇的生活方式。
 
去阿姆斯特丹獨自走了一趟紅燈區,親眼看到櫥窗裡拍賣自己身體的女郎,看到走向櫥窗詢價的男士,當下給了我不小的衝擊。回頭看才發覺,「櫥窗女郎」也不過是她們選擇的生活方式,世界上沒有誰比較高貴,不偷不搶靠自己賺錢的她們,不過是行使了自己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罷了。而我選擇將大半的學生時代揮灑在書本上,努力考上最好的高中跟最好的大學,參加社團演出、商業競賽、努力實習等等,也不過是幸運的我所選擇的生活方式罷了。
 
再推及到我在英國的室友們,派對後客廳的凌亂與廚房的杯盤狼藉總是要持續個一兩天才會整理,當這個情況妨礙到我,我當然可以主動跟他們溝通以維護我的權利。然而,我卻不能要求他們不再辦派對,不再大肆喝酒跟大方抽大麻。開學第一周,每天晚上客廳嘈雜的派對讓我覺得糟透了,不斷進進出出的人們讓我連想去浴室洗澡都覺得尷尬。一直到我認清了「這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之後,我才真正釋懷(他們也覺得開學第一周的晚上待在自己的房間裡真是爛透了,但這就是我選擇的生活方式啊,哈哈)。而當我能夠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之後,我們也更能夠彼此體貼,更大程度的包容對方。
 
綜合以上,對我而言「homeless」、「紅燈區女郎」、「每天派對的生活」跟「關不關心政治/媒體」、「認不認真學習/工作」都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當然我也思考過,成為「homeless」、「紅燈區女郎」,會不會其實並不是他們選擇的生活方式,而是他們的不得不?然而我從自己身上發現,有時候覺得「我別無選擇」,事實上是我常忘記,我的生活從來不是選擇題,而是沒有標準答案、有無限多種可能的申論題。所以,生活便是在無限多個選項中做選擇,不是嗎:)
 
或許有一天,平時不關心政治的人遇到了權益受損的時候,從此認真參與政治;或許有一天,平時不認真學習的人遇到找工作的瓶頸,所以開始奮發圖強。那麼,我們也沒有必要對這些人風涼地說「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或提前用「你不管政治,它就會管你」等語句來威嚇,直接給予他鼓勵不是更好嗎。就像我學到的,我可以跟我的室友們溝通,但我不能強制他們改變。沒有人理當遵循其他人喜歡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不要期待自己可以藉由批評來改變別人。當然,我也尊重「認為關心政治與媒體、認真學習與工作是絕對必要」的生活方式,我的main idea是,不帶批評的尊重任何人所選擇的,不妨礙到你的生活方式。

如今,我還在學習更加不帶眼光與批評的看待任何人選擇的生活方式。而我發現,這讓我的心情變得更加安定,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rah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